黨建引領
當前位置: 首頁 黨建引領 黨建動态 正文
當前位置: 首頁 黨建引領 黨建動态 正文
    31 2024.05
【尋訪紅色印記 赓續紅色基因|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開展紅色專題系列訪談之二】
日期:2024.05.31 點擊:

瓊崖革命是海南革命曆史中的重要篇章,這段曆史發生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是海南人民在艱苦卓絕的環境下,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而進行的偉大鬥争。在那段歲月裡,海南的革命先輩們面對着敵人的殘酷鎮壓和惡劣的自然環境,但他們依然堅定信念,勇往直前,用他們的英勇行動诠釋了什麼是真正的紅色精神。瓊崖精神展現紅色基因、政治本色和精神特質,傳承和發展了中華民族的偉大民族精神和建黨精神。

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舉辦了第二場“尋訪紅色印記,赓續紅色基因”的訪談活動。該活動以對話革命後代為主要形式,旨在通過深入交流,讓學子們深刻感受革命前輩的初心使命,進而更好地繼承和弘揚紅色精神。此次訪談活動不僅是對革命傳統的回望與緻敬,更是為了激勵當代學子堅定理想信念,積極擔當時代使命,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貢獻青春力量。

2024年5月25日,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特别邀請了兩位英雄後代作為第二期采訪對象,他們分别是信仰堅定的副支隊長林和平之子林少青先生、“逼上梁山”的指導員符瑞民之女符曉玲女士。他們用自己的個人感受與親身經曆為我們描繪出父輩們的鮮明形象、講述那段峥嵘歲月中的英雄事迹。同時,他們也寄語廣大青年學子,在行動中堅定信仰、愛國愛黨,在學習中勤奮努力、實現自身價值!

瓊崖革命後人肖明明、林少青、符曉玲(從左到右)

與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師生合照


此次“尋訪紅色印記,赓續紅色基因”系列紅色采訪活動既是對紅色記憶的追尋,也是對來路的回望和初心的重溫,更是為走好新時代新征程上的趕考路汲取砥砺奮進的不竭力量。

通過這些采訪内容,我們希望能夠引導廣大師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海南革命曆史,感受那段艱苦卓絕的鬥争歲月中,革命先烈們為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所付出的巨大犧牲和不懈努力。同時,我們也希望通過這些故事,激發師生們的愛國熱情和奮鬥精神,讓他們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加堅定地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瓊崖革命後人專題采訪


為追尋紅色記憶,傳承紅色基因,弘揚紅色精神,365英国上市官网在线于五月二十五日開展了“尋訪紅色印記,赓續紅色基因”紅色專題系列訪談活動,采訪英烈後代,繼承和發揚紅色傳統。

本期紅色專題系列訪談活動有幸邀請到信仰堅定的副支隊長林和平之子林少青、“逼上梁山”的指導員符瑞民之女符曉玲作為第二期采訪對象,為我們講述父輩瓊崖革命的峥嵘歲月與紅色精神。


信仰堅定的副支隊長林和平

【在行動中找尋信仰,堅定革命信念;在生活中寬厚待人,謹記官兵一緻】


紅色名片

林和平,字輝賢,海南省萬甯市長坡村人。1942年1月在共産黨抗日統一戰線政策的感召下,率全隊20多人,攜帶長短槍16支,投入共産黨抗日隊伍,并任改編特務中隊參謀長。194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并升任瓊崖總隊第二大隊隊長。

紅色傳承

“為什麼從1927年武裝鬥争到1950年,23年紅旗不倒,主要的一點就是我父親和他的同事們有堅定的信仰,堅信共産主義一定能夠實現!”林和平之子林少青在采訪中這樣說道。

“我的父親不能說他是英雄,他隻是千千萬萬革命者中的一員。”林少青先生這樣回憶道,林和平先生為人謙遜寬厚。曾經在部隊中,站崗的士兵看到有一隻野豬跑過,就開槍打了那隻野豬。可是此時,部隊的戰士在忙着做飯,一聽到槍響,以為日本鬼子來襲擊了,後來發現是那名戰士打了野豬。支隊長非常生氣,揚言要槍斃那名戰士,林和平先生不肯,甚至要将豬肉也要留一碗給那名戰士。後來,林和平先生早已成為了幹部,但是不論何時,先生也将自己與士兵放置在同一位置,盡管餓着肚子,也不多吃一個飯團。

在父親的影響下,林少青先生表示對于瓊崖革命精神的傳承與宣揚是義不容辭的。他對我們這一代年輕人有三大寄語,一是要有好的身體素質,為國家建設添磚加瓦;二是要鍛煉自己的思想覺悟,相信中國共産黨一定能夠把我們國家發展起來;三是要努力學習,不論職業高低貴賤,堅信自己對國家、對社會具有價值。

林少青先生的話語一句句“打”在我們的心上,我相信,這也是我們萬千中國新一代青年對自己的要求和對黨、對國家保證!

林和平之子林少青先生在展示父親的紀念品



“逼上梁山”的指導員符瑞民

【在窘迫境遇下參軍革命,堅定理想信念;在艱苦生活中嚴于律己,改造教育他人】


紅色名片

符瑞民,海南省澄邁縣中興鎮仁洞村人。1943年參加革命活動,1946年3月參加瓊崖縱隊,1948年8月加入中國共産黨。曆任瓊崖縱隊司令部警衛營戰士、副班長、班長、政治服務員、黨支部書記、指導員等職。

紅色傳承

“我們的父輩,他們是一群普通人。無論是我的父母也好,還是他的戰友也好,他們的那種堅定的信仰和堅韌的精神都影響了我們的一生。”符曉玲女士(符瑞民之女)在采訪這樣說道。

符瑞民先生于一九二八年出生。在十多歲時,因國民黨抓捕其父親,家庭遭到變故,其母親與當時最小的6歲的弟弟在村頭的荔枝樹下被處死。家中隻剩符瑞民先生和弟弟,但是就是這樣國民黨和日本鬼子都不放過,一個是要你交糧交款,一個是将符瑞民先生抓起來,逼迫幹活。(親戚們)将家中的水田、旱田、山林等賣掉湊出了幾百塊錢,将符瑞民先生贖出來。

一九四三年,符瑞民先生在革命老區參加各項活動,一九四六年毅然決然選擇将弟弟寄養到姨媽家參軍,從此走上了革命的道路。從最初在瓊崖縱隊、到司令部做警衛員,又因優秀升為指導員。符瑞民先生的主要工作是幫助戰士們掃盲,改造投誠的士兵以及參加革命後有動搖的同胞。後來,在一九四九年春季慶功大會時,獲得中共海南區委頒發的“人民功臣”勳章。

“我父親是一位對共産黨,對共産主義信仰非常堅定的人。要不然他不會從一個走投無路參加革命,然後再去教育别人,也要堅定這種信念和信仰。”

從符曉玲女士的回憶當中,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符瑞民先生一步步成長與堅守的痕迹。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理想信念,源自堅守,成于磨砺。”

符瑞民之女符曉玲女士在講述父親的故事




/文:黃燕萍/劉一鳴、姚雨裳

初審:張曉涵

複審:崔建兵

終審:韓勝丁